详情
《三首夜曲》Trois Nocturnes Op.15 ,作于1830-1831年,出版于1832年,呈献给费迪南•希勒。其真挚的情感、旋律的优美、构成的巧妙,都超越了Op.9 中的三首。
1. F大调夜曲 Op.15-1,如歌的行板,3/4拍,三段体。第一段为清朗、典雅的行板,十六分音符三连音构成的装饰非常醒目,中段进入有魄力、近似暴风雨的激情部分。当它结束时,一切又回到开始时的优雅的情绪。
2. 升F大调夜曲 Op.15-2,甚缓板,2/4拍,三段体。第一段安祥的主题徐徐奏出,装饰成如歌的华彩,其中孕含丰富的情绪,时而骚动不安,时而如泣如诉,充满了憧憬和幻想色彩。中段加倍速度,情绪起伏也逐渐增大,其中五连音音型以半音量的柔声开始,如同流水般,很具特色,中间声部主题在上声部轻声咏叹,表现出一种不安和希冀。最后,乐曲再现第一部分,极其装饰性的旋律发展,在宁静而充满了希望的情绪中结束。这是非常美的一首,尼克斯评价:“外界的温暖及光渗透到心里,装饰的华彩音像蜘蛛丝似地飘然在我们周围舞蹈。第一段为甜蜜的回忆,中段为不安的情绪,但太阳并不失去其温暖,反而稳住了沉着的情绪,像是夏日遥远的天空那一道彩雾慢慢地消失。”
3. g小调夜曲 Op.15-3,慢板,3/4拍,二段体,第一主题有痛心疾首意味,似乎呻吟,悲叹中的反抗发展到顶点才平静下来,优美的转调后出现幽静的钟声及安慰与希望的第二主题。肖邦在此曲草稿上注明:“在《哈姆莱特》上演之后”,但经过思考后他又抹掉了这句话,改写成“不!还是任意地去想像较好”。
评论 0条评论
精彩评论
最新评论